江津陈独秀旧居位于重庆市江津区五举乡鹤山坪,于2000年被列为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7月,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旧居始建于1864,原为清乾隆年间进士杨鲁丞的古宅,1939年5月,陈独秀寓居于此宅的东厢房。陈独秀旧居,为四合院布局,坐南朝北,土、石、木结构,占地7亩,面积3300平方米。当年,陈独秀和夫人潘兰珍居住的三间东厢房由南至北,为卧室、客堂、书房。陈独秀旧居具有典型的清代民居风格,是全国唯一保存完整的陈独秀居住地。
一、旧居简介
陈独秀旧居(石墙院)位于江津南部的五举乡鹤山坪,院墙四周因圈砌两壁丈余高的石墙而得名,其建筑风格极具清代川东民居特色,占地面积14680平方米,四周是青山绿水,空气清新,风光如画。
陈独秀旧居原为清朝乾隆年间进士杨鲁丞故居。陈独秀于1937年开始寓居于此,直至1942年5月27日病逝。是重庆市市级保护单位。
2004年上半年,陈独秀旧居纪念馆由红岩联线设计制作竣工开展,纪念馆由红岩联线负责经营管理。馆内主题展览——《风流无悔——陈独秀生平事略》,配以文字、图片、文物等,对陈独秀的一生进行了公正客观的展示。
二、人物简介
陈独秀(1879~1942),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原名庆同,字仲甫。安徽怀宁人。早年留学日本。1915年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1916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18年和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20年,在上海建立中国共产党发起组,进行建党活动。1921年7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1925年领导五卅运动。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犯了严重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错误,使革命遭到失败。1927年,在中共“八七”会议上被撤消总书记职务。其后,他坚持城市为中心的国民会议运动和工人运动,反对农村武装斗争,组织托派组织。1929年11月,被开除出中国共产党。后在上海建立托派组织“无产者社”,出版《无产者》刊物,宣传托派观点。抗战爆发后,拥护国共合作和国民党领导抗日,与托派中央决裂。1938年,被王明、康生诬陷为日本间谍。1942年5月,于四川江津病逝。
主要著作收入《独秀文存》、《陈独秀文章选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