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区盐井乡盐井沟龙洞,古名石龙洞,距万州城区20公里,洞内暗河涌流,钟乳嶙峋。石笋、石帘、石梯田形态万千,巧布其中。洞中泉水每日有规律的涨落,终年不涸,故又称龙泉洞。洞内有12个滩滩滩各有其美妙之处。最有趣的是洞中进最后一滩时就就是要看到定海神针的最后一关,“狗钻洞”是当时人称。现仍存有清光绪皇帝御笔亲书的“功宣朐忍”匾额。
一、景区简介
国家AA级旅游风景区盐井龙洞位于万州区盐井乡,距万州城20公里,古称“石龙洞”,因洞中泉水终年不干涸,故名“盐井龙洞”。溶洞深约320米,洞内阴河名曰“十二滩”,定期涌潮,滩滩有景。
盐井龙洞口原先建有龙王庙。据传,大禹之子因在治理三峡水患时有所懈怠,大禹便罚他在此洞中修炼,名曰白龙。白龙终日思过,得以悔改,为当地百姓办了许多好事,清光绪皇帝便钦赐“功宣朐忍”镏金匾一块,现存于溶洞管理处。当地流传着许多与龙洞有关的神话故事。著名作家杜宣游此洞后,感慨万千题诗“空阴混沌气鸿蒙,乳石恰虚叹鬼工,好山好水看不尽,自然造化永无穷”。
二、景区特点
美景隐居深山中,钟乳林立洞相通,清泉潺潺细声流,天然雕饰鬼斧工。盐井龙洞是2003年国家旅游局命名的AA级风景区。洞内钟乳奇观千姿百态,“定海神针”高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鳄鱼戏水”“倒挂莲花”“群龙过江”“九莲飞瀑”“万卷书”“农田梯”惟妙惟肖;十二滩虾嬉鱼欢、波光粼粼,泉水每日涨落有律、终年不涸。
景区文化底蕴丰厚、遗迹众多,百年龙王庙旧址香火不断,数十块丰碑演绎历史脉络,清光绪帝为盐井龙洞御笔亲书的“功宣朐忍”匾额蔚为珍品,凝藏着一段盐井白、乌二龙扑救京城大火的经典传奇。龙洞里的温度很是舒服,夏天去最好,水很凉,很冰,因为龙洞的结构所导致。
三、景区传说
龙洞不仅自然景观神奇,民间的传奇传说亦独具魅力。
清光绪年间,万州名医刘以仁在城内悬壶济世,其医德医技声名远播。
一日清早,有公人管家打扮者入门,恭请先生出诊去为家主疗疾,言江边有专船等候,遂行。船至白水溪,岸边暖轿伺候,顺沟而行至龙洞。先生陡见宫苑巍峨。心知有异。登阶入殿,见一白须老者侧卧玉榻,呻吟不止。抬手令先生近前视其后背。刘先生壮胆上前撩衣一看已明端底。遂请老者显身。老者让先生避过一侧,霹雳一声,十余丈黄龙头外尾内已伏于地。先生将自己的“百宝箱”打开,取出抱钳、丹药等物上前。原来有一近两尺的蜈蚣钻入龙脊鳞下吸髓。钳出蜈蚣煅烧。上完药,龙王痛立止。复形归位,揖谢欲厚赏先生。先生辞不受,龙王道,既如此,将护佑万州黎民风调雨顺,遇难告知必验。从此遇大旱年由地方官亲往龙洞祭祀求雨便成地方风俗。
四、景区评价
理想的郊游场所
游客的真实感受是对盐井龙洞开发成果的最好评价。盐井龙洞地处万州区新田镇盐井社区,距城区25公里,2003年被评为国家级AA景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洞内千姿百态的钟乳石奇观和支流密布的地下阴河,世界第二高度、亚洲第一高度的30米莲花巨柱“定海神针”便在洞中,清澈见底的河水里还生长有外形独特的阴河鱼。可谓是洞内十二滩,滩滩有景。洞中有天地,洞外有景致,盐井龙洞环抱于青山翠绿之间,洞外山脉森林覆盖,是理想的登山郊游场所。
盐井龙洞景区还有着较为深厚的人文底蕴。盐井龙洞原名白龙洞、石龙洞。相传清代光绪年间,京城某地发大火,几天扑灭不熄,让光绪皇帝很是焦虑。夜晚入眠以后忽梦西南方向飞来一条白龙助民扑火。第二天一大早太监果然来报,因天降大雨,火势已灭。光绪大悦,立即命人往西南方向寻访,回报之在朐忍县境内(万州)有一天然洞穴名曰白龙洞。光绪便命人在洞外修建了龙王庙,并御赐“功宣朐忍”牌匾。今天,龙王庙虽已烧毁,但这块牌匾却被完好保存下来,在景区内展出供游人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