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重庆旅游 > 重庆人民大礼堂攻略指南 |
发布人:重庆旅游 时间:2021/1/30 10:38:53 阅读量:34 |
一、景点简介
市区乘坐132路、145路、 181路、261路、262路、265路、 421路、829路、862路(内环)、866路、881路、152路、215路、868路(下午线)104路、112路、338路、609路、322路到大礼堂站下车。
轻轨2号线在曾家岩下车。然后步行穿过隧道后就到重庆人民广场,就能看到大礼堂;
从解放碑打车前往大礼堂,费用10元左右。
门票:10元
二、礼堂简介
整座建筑由大礼堂和东、南、北楼四大部分组成。占地总面积为6.6万平方米,其中礼堂占地1.85万平方米。礼堂建筑高65米,大厅净空高55米,内径46.33米,圆形大厅四周环绕四层挑楼,可容纳3400余人。
三、礼堂用途
大礼堂是重庆市举行大型集会和演出活动的中心,重庆市的党代会、人大会、政协会、直辖挂牌揭幕大会等重要会议和国际性会议都在此召开。国内外知名的演艺人员及团体在大礼堂献艺,极大地丰富了重庆人民的文化生活。
四、精彩亮点
1、建设缘由
建国之初,为了表达新生的人民政权有信心带领人民走向辉煌未来的决心,掀起“建设大西南”的高潮,同时解决会议和接待的实际问题,西南军政委员会主要领导人邓小平、贺龙和刘伯承毅然决定在西南军政委员会办公大楼对面的马鞍山上新建一座能够容纳四五千人的大礼堂并附设一个招待所。
2、建设过程
决策既下,工程设计和施工就如火如荼地展开了。施工过程中,邓小平、贺龙等对工程十分重视,亲自选定建设方案,多次询问工程情况,亲临工地视察,解决了许多棘手的问题。邓小平同志还作出重要批示,要求认真解决好征地搬迁群众的生活问题。普通民众也满怀建设新中国的热情参加工程建设,他们在没有现代运输工具的情况下肩挑背扛地把建筑材料运送到施工现场。经过各方面的艰苦努力,大礼堂工程于1954年3月正式竣工,贺龙同志亲笔题名“西南行政委员会大礼堂”。此时的西南行政委员会大礼堂总建筑面积1.85万平方米,建筑总高65米,中心礼堂内空高55米,中跨46.33米。中心礼堂按照最大容量五千人设计建造,实际设置座位4500个,南北两翼三楼一底的大楼包括招待所客房、宴会厅、文娱室、休息室和相应的附属设施。
3、建筑设计
重庆人民大礼堂的设计,仿明、清的宫殿形式,采用轴向对称的传统手法,结构匀称,对比强烈,布局严谨,古雅明快。主体部分的穹庐金顶,脱胎于北京天坛的祈年殿,由大礼堂和东、南、北楼四大部分组成。占地总面积为6.6万平方米,其中礼堂占地1.85万平方米。礼堂建筑高65米,大厅净空高55米,内径46.33米,圆形大厅四周环绕四层挑楼,可容纳3400余人。,仿天坛有祷祝“国泰民安”之意。;正中的圆柱望楼,是北京天安门的缩影;南北两翼,镶嵌着类似北京紫禁城四角的塔楼;广袤的庭院中,前阶宽阔平展,梯次六重。1997年,重庆设立直辖市,大礼堂前改建为有草坪与喷泉的人民广场,成为供游人参观、休息和举办节庆集会的重要景点和场所。
4、建筑历史
1955年西南大区撤销。1956年,西南行政委员会大礼堂更名为重庆市人民大礼堂。1989年,按照高星级酒店标准建设的东楼完工,大礼堂建筑面积也由五十年代的1.85万平方米增加到3.22万平方米。
1997年重庆直辖,市委市政府采纳民意,决定拆除大礼堂围墙,建设了人民广场,成为重庆市的市政、文化、休闲广场,与人民大礼堂融为一体,成为重庆市旅游和接待的重要场所。多年来,大礼堂先后接待了100多名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以及外国政要,深受赞赏。它是由毕业于南京大学工程系的张家德先生设计的。
|
|
门票:¥0元起 |
 |
148 |
|
|
|
门票:¥0元起 |
 |
124 |
|
|
|
门票:¥0元起 |
 |
128 |
|
|
|
门票:¥0元起 |
 |
132 |
|
|
|
门票:¥0元起 |
 |
123 |
|
|
|
门票:¥0元起 |
 |
176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