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人:重庆旅游 时间:2021/2/7 1:58:05 阅读量:102 |
2010年全市共有回族9056人,其中以渝中、沙坪坝两区集中,其余散居于各区县。元末明初,陕、甘、宁、青等地的穆斯林商人,陆续进入重庆地区经商。到了明成化、万历年间(公元15-16世纪)迁移定居的穆斯林逐渐增多。多居住在渝中区南门靠长江边上下、十八梯、回水沟一带。渝中区一带有清真寺、清真巷,即为明清时回族同胞聚居于此所形成。此外,荣昌等区县也有清真寺分布。
重庆主城区现有三座清真寺。
1、较场口中兴路清真寺
地址:重庆渝中区较场口中兴路穆斯林大厦
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中兴路5号。解放碑较场口,十八梯旁边。建筑很高,明万历年间(1593-1597年),旅居此地的河南回族马文升倡议,穆斯林群众捐资修建“重庆清真西寺”。1993年,市伊斯兰教协会、清真寺管理小组与重庆渝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重庆清真西寺原址上联合开发,1996年建成建筑面积为11501.07平方米的十八层高的重庆清真寺(又称重庆穆斯林大厦)。内有市伊斯兰教协会;清真餐厅;穆斯林宾馆、写字楼等。整栋大厦具有阿拉伯建筑风格,在渝中区解放碑繁华闹市区矗立的高楼中,独树一帜,夜幕下的清真寺更具伊斯兰特色。
2、杨家坪清真寺
地址:重庆九龙坡区杨家坪毛线沟转盘附近回民公墓
位于九龙坡区西郊回民公墓地界内。1992年,由于中兴路清真寺全部拆除,新建穆斯林大厦,在兴建期间,市内没有伊斯兰教活动场所,于是由重庆渝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出资,在西郊回民公墓地界内修建一座小型清真寺,也是一座功能齐全的永久性清真寺,对外开放。礼拜大殿100平方米,殿内全部铺垫绿色绒毯以便礼拜,正中窑窝书写经文,右侧建有“虎图白”楼,左侧备有完整的《古兰经》30本及香炉一座,殿外建有水房,以便沐浴,顶部为阿拉伯式绿色圆宝顶,银色星月标志,美观大方。从远处眺望,在西郊公园的丛林中,增添了独具民族宗教特色的建筑景观。
3、重庆清真大寺
地址:重庆市高新区二郎黄泥坳重庆回民公墓旁
位于高新区二郎科技新城。总面积约为10000平方米,其中主殿2500平方米,附属用户4000平方米(含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室、陈列室、活动室、学习室、水房、阿訇及寺师傅住房),地下车库3500平方米。总投资约2128万元。
4、合川清真寺
地址:重庆市合川区合阳镇青竹湾街以北
又名青竹湾清真寺。始建于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当时有一些陕西回族商人来合川县定居,共同集资购置合阳镇青竹湾土地修建了清真寺,包括礼拜大殿、窑窝、敏拜楼、沐浴室、讲经和会客室及教职员住房,功能设施齐全。他们还在思居乡芭豆湾购买土地3亩多。其后,又陆续从河南、甘肃、江苏、安徽、湖北等省,先后有10余户(50多人)回族商人迁此。1989年,由县宗教部门拨款对该寺作了全面培修,并兴办第三产业,为过往穆斯林服务。
清真寺占地约两亩,最具特色的当属其双重拱形门了,两个用青砖垒砌而成的拱形门将清真寺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正门和耳房所在之处。寺正门是用数块矩形板岩垒砌而成。土灰色板岩,朱赤色栅门,门顶矩形石匾上娟秀的‘清真寺’等字样使大门有古朴、苍劲之感。进入正门约一丈之地便是第一个拱形门了,拱门纤瘦小巧。第一个拱门和第二个拱门之间是大殿和会议厅,礼拜大殿为混凝土结构,大殿分前后两部分,约五十平方米。礼拜大殿仿照西域建筑风格而建,整体小巧精致,别具风格。圆拱形屋顶与矩形大殿巧妙地相结合。大殿用天蓝色涂料粉刷,与周围绿荫相衬映。大殿右侧是一堵青砖墙垣,墙垣上有十字参差结构的矩形通风小窗。小窗整体用青砖垒砌而成,类似吐鲁番晾晒葡萄干的小屋。大殿左侧是几间耳房及水房。皆是青砖墨瓦,为典型的中国水乡传统建筑风格。水房尾寄耳房之后,与其成一脉相承。大殿正对面是三间会议厅,会议厅亦为土木建筑,青砖墨瓦,古朴典雅。进入第二个拱门便到了清真寺的后园。这是一块半亩有余的空地,以前此处应是厢房所在之地。现所遗存的仅仅是几株花木的一大块空地。位于东南角的一株百年古树。犹如一把巨伞,掌撑在清真寺上方。北部则是一幢居民楼,底层是清真寺的,这里可供阿訇居住、办公。
寺内梅兰馨香、遗世独立。从整体建筑风格来看,该寺将西域建筑风格与中国古典建筑风格巧妙结合。大殿具有浓郁的阿拉伯风情,圆拱形屋顶,新月标志,圆形柱子,拱状门窗,小巧玲珑,神圣典雅。而与之相对的会议厅则是典型的中国水乡传统建筑风格。青砖墨瓦,木质梁椽,人字形屋顶,庄重美观,古朴秀丽。两种建筑风格巧妙结合充分体现出文化的兼容与相通,极具文化底蕴。
青竹湾清真寺是重庆现存的具有实用和文化双重价值的少有古寺之一,也是合川区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清真寺。设施较为齐全,大殿内铺设有地毯、拜毡,水房有电热水器,寺内还藏有较多书籍,厨房内餐具齐全。合川区现有三百多名穆斯林群众。
从整个合川区的整体布局来看,清真寺位于市中心,距涪江码头仅一里之遥。如今已被四周的高楼大厦所掩盖。隐约可以窥见清真寺以往的繁华。在以水运为主的过去,往来客商云集于此,其中有很多穆斯林商贩,而清真寺为他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当时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如今已看不到客来商往的繁华场面。但遗留在寺门口的‘老董家牛肉面’却以其独特的方式娓娓诉说着消逝在历史云烟中的过往繁华。
5、荣昌清真寺
地址:荣昌县荣昌区清流镇
建于清代的铜鼓桥横卧在清澈的清流河面上,桥的一端连着重庆市荣昌区清流镇,另一端连着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平坦乡,曾是古昌州府通往四川的重要桥梁,商贾贸易往来的重要枢纽。
荣昌清真寺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最先由移民填川到清流镇的海氏回族兴建。现有建筑面积550万平方米,有回民墓地2亩。大殿内至今还悬挂着白崇禧题赠的“万假一真”牌匾。
荣昌区清流镇是重庆地区回民民风民俗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区。这里被视为渝西移民填川回族发源地,有独具特色的伊斯兰风情建筑、有历史悠久的清真老寺、有传统的回民风俗。每年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当地的穆斯林群众都身着民族盛装欢聚一堂,同时也吸引着四面八方的宾客前往。
清流伊斯兰风情小镇景区位于荣昌区西北角,距城区47公里,是重庆市回民民风民俗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区,也是重庆市唯一的伊斯兰风情小镇。2015年成功获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具有民族特色的荣昌清真大寺、回民民俗文化展览厅、通林花海、闸子门花湖、海棠铜鼓桥、老清真寺等景点。
6、荣昌清真大寺
地址:荣昌县荣昌区顺河路
7、万州清真寺
地址:万州区三马路95号
万州清真寺始建于清道光年间。是万州地区穆斯林的唯一场所,也是万州回民管委会会址。是一座三层楼的建筑,地势窄。下面是清真寺的大门和牌匾。
1979年由政府资助重建。1980年批准开放。每逢开斋节和古尔邦节,前来参加聚会的穆斯林群众200余人。
路过沙龙路,公交车报站名清真寺。坐车时因路旁树的遮挡,看不到“清真寺”三个大字,不仰头也不会看到。清真寺并不在马路边,而在马路后面那栋楼,从马路边老年公寓进去,过一道门往下走,能看到清真寺。
清真寺礼拜殿
8、开县清真寺
地址:开州区滨湖中路561(8)
开县清真寺始建于清雍正年间,在回民比较集中的汉丰镇教门街。清初以来,四川松潘、元口、夔府、云阳、湖北的郡县以及湖南邵阳等地回族穆斯林陆续迁徙来开县,他们多数经商,少数从事教育事业。日益增多的穆斯林为了礼拜和节日庆典的需要,通过集资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建成清真寺。开县清真寺属于长江三峡回水淹没地带,已移民搬迁至滨湖中路。
9、云阳清真寺
地址:望江大道846号附近
旧址位于云阳镇大东门居委文昌宫巷16号。始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现有穆斯林148人。因处于三峡库区淹没地带,已搬迁,暂无最新照片及相关资料。
10、奉节清真古寺
地址:天镜巷诗仙西路路口附近
原名清真西寺。位于奉节县城永安镇北五道拐。五道拐在镇中偏北,回族多数聚居于此,故而在此选址建寺。该寺据传约始建于元代,至“明洪武二年(1369年)三次重修”。整个寺院地势平坦,坐东朝西。
1983年、1984年由省财政资助,穆斯林捐赠,进行全面修葺。改建沐浴室、教务室、殡礼室等,并立“修复碑”。现占地2.7亩,建筑面积618平方米。主体建筑仍以礼拜大殿为主,外形庙宇式,内形宫庭式。大殿中梁保持原有中文手记“大明洪武二年起三次重修”及“中华民国叁拾叁年牺牲节柒日立”等原文,隶书汉字“清真寺”刻于门坊之首、大殿后院宽大芭蕉绿叶高耸,使整个寺院显得更加雄伟肃穆。
近年来,随着长江三峡旅游事业蓬勃发展和对外开放,这座古老的清真寺先后接待了全国20多个省市(包括台湾在内)穆斯林乡老和回教同胞前来观光,名驰中外。
|
|
门票:¥0元起 |
 |
88 |
|
|
|
门票:¥0元起 |
 |
102 |
|
|
|
门票:¥0元起 |
 |
103 |
|
|
|
门票:¥0元起 |
 |
102 |
|
|
|
门票:¥0元起 |
 |
82 |
|
|
|
门票:¥0元起 |
 |
90 |
|
|
|
门票:¥0元起 |
 |
109 |
|
|
|
门票:¥0元起 |
 |
80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