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寿城东南4公里的长江不语滩处,有为纪念三国蜀汉大将张飞,率兵入蜀攻打刘璋,驻兵于此,而修建的名胜古迹桓侯宫。
桓侯宫,又名张飞庙、张公庙等。始建于宋代大观年间(公元1107—1110年),原址在长寿城西长江岸边(原河街西街,今滨江路),距今已近900年历史。到明代正统元年,知县何聪因原址狭小,“不足以桓侯灵”,二迁建于当年张飞驻兵的长江不语滩岸边。后经清代康熙48年和咸丰7年两次维修改建,至今主体建筑结构大多尚存。
桓侯宫面朝浩浩荡荡的长江,背靠苍翠林立的黄草山,是一个绝好的风水宝地。然而它所承载的,确是一段烽火连天的往事,相传张飞入蜀在此驻兵,丢失了军用佩钩,斗篷和三颗印章,被县人拾得,后人为了纪念这段往事,而修建了桓候宫。
今存的长寿桓侯宫,由山门、正殿、横殿、配殿、玉皇楼茶楼、膳房等组成,占地103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建筑依山就势,曲折多变而壮观,极具浓厚的地方建筑特色。
桓侯宫整体建筑制作考究,气势雄伟,雕刻精美。山门正中,镌刻有“桓侯宫”三个大字。两侧石柱门槛上,刻有“精心壮志于今为烈;忠肝义胆振古如兹”楹联。横联:“蜀汉正统”。拾级而上,步步如仆如拜,深感雄关之险要,将军之虎威和责任之重大。
正殿是桓侯宫的主体建筑。原为三层飞阁重檐,依山迎水,矗立云天。大门两侧门槛原书有“一身义气豪天下,三国英雄壮古今”槛联,横联:“威震巴江”。正殿正中,原塑有一丈见高的张飞坐像,两侧站立侍卫、副官。正殿两侧书有“水势西流犹顾蜀,江声东下直吞吴”楹联。
正殿后,绕梯直上玉皇楼。此楼为纪念刘、关、张桃园三结义而设。供有刘备、关羽、张飞三尊坐像。 正殿两侧,建有横殿、配殿数间。分别供奉有佛像、土地、财神、观音等造像。
桓侯宫屹立于长江边,静静的守护着一代又一代的长寿人,它曾经的繁华已经消逝在历史的长河里,唯有斑驳的墙体还在诉说着那些历史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