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周边游 > 北碚区 > 缙云寺 |
发布人:重庆旅游 时间:2021/3/3 17:27:44 阅读量:67 |
缙云寺位于重庆市北碚。它坐落在具有1500多年历史的佛教胜地——缙云山中,始建于南朝刘宋景平元年(423年),后曾称“相思寺”、“崇胜寺”、“崇教寺”,曾受到历代帝王封赐。缙云寺为国内唯一的迦叶古佛道场,寺中自古办学,名为“缙云书院”。
一、综合简介
历史渊源
缙云寺始建于南朝刘宋景平元年(423年),后曾受到历代帝王封赐。唐高祖李渊(618年)曾亲笔题名“禅真宫”,唐大中元年(847年),宣宗皇帝赐寺额为“相思寺”,系山有相思岩、相思竹、相思鸟之故。唐乾符元年(874年),定济和尚重建寺庙,971年慧欢禅师主持修葺殿宇。998年,宋真宗将宋太宗读过的240卷梵经送到这里,供奉在寺中。宋景德四年,真宗赐名“崇胜寺”。明永乐五年成祖皇帝敕谕“缙云胜景”,明天顺元年(1462年)英宗皇帝又赐名“崇教寺”,万历三十年神宗皇帝下令改为缙云寺,赐题“迦叶道场”。
明末清初,寺毁于火灾.传说是因为当时寺内和尚,横行四邻,当地老百姓恨之入骨,趁张献忠入川时,聚众上山一把火把寺烧毁。现存寺庙是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由破空和尚主持修复的。
二、寺庙景点
缙云寺前,有座石照壁,是青石浮雕,高4.0米,宽4.0米,专家认定为晚唐文物。石照壁正中为芭蕉麒麟图(也有人称之为“猪化龙浮雕”),左右各有菱花图案,其下面为青狮、白象浮雕。整个图案古朴雅致,这是缙云山重点保护文物之一,1984年,在石照壁外建有亭子,使其免遭风雨洗刷。
石牌坊
石照壁之上、缙云寺山门前,有座巍巍的石牌坊。这座明代石牌坊高6米,宽5米,由青石砌成。其上雕有鸟兽等图案加以修饰,顶部有浮雕青石装点。坊正面上层嵌有“圣旨”二字,落款为:“大明二年十月二十九日”;下层为“迦叶道场”的四字额匾,是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明神宗朱翊钧御笔。
牌坊背面上层嵌有“敕渝”二字,下层为“缙云胜境”,是明永乐五年(1407年)明成祖朱棣所书。坊上题字苍劲有力,气势豪迈。坊前有一对石雕青狮,高1.70米,两旁分列,虎视眈眈。
寺貌寺宝
缙云寺的主体建筑有天王殿和迦叶殿。寺内现存有宋太宗诵读过的24部梵经。另有出土的石刻天王半身残像,据传是梁或北周作品。
寺内还有一口大铁钟,高约1.60米,底径1.50米,腰径0 9米,为清道光二年(1822年)所铸。山门外,两棵参天银杏直向青天,古刹钟声与山间松涛相映成趣。寺内的双柏精舍为方丈居室,两侧禅房与石刻,形成古色古香的意趣。在寺外,还存有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碑记及太虚法师和正果法师塔各一座,上有赵朴初和邓颖超的亲笔题字。
八角井
迦叶大殿西北,有一口八角井,石地凿成,深10多米,池水澄碧,常年不涸。宋代状元冯时行在此读书时,常到池中洗墨,故称“洗墨池”。
缙云寺与温泉寺、绍隆寺、白云寺、石华寺、复兴寺、大隐寺均为佛家寺庙,并称“缙云山八大寺庙”。站在缙云寺旁,抬头仰望,透过重重殿宇和葱茏林木,可以看到缙云山香炉峰上高高的观景楼,看到千年古刹与如黛青山相映成趣,真不愧“佛教圣地”。
三、旅游交通
公交
解放碑、南坪、杨家坪均有公共汽车到北碚,到北碚后在地下商场车站换乘至缙云山的旅游专线客车,从8:30到17:30每隔1小时发车,返程车在缙云山大门乘坐。
自驾
1、渝合高速路缙云山出口下高速公路,15分钟即到。
2、到沙坪坝经杨公桥、双碑、井口到北碚,沿国道212经文星湾大桥向合川方向到三花石上山。
|
|
门票:¥0元起 |
 |
68 |
|
|
|
门票:¥0元起 |
 |
90 |
|
|
|
门票:¥0元起 |
 |
67 |
|
|
|
门票:¥0元起 |
 |
89 |
|
|
|
门票:¥0元起 |
 |
57 |
|
|
|
门票:¥0元起 |
 |
66 |
|
|
|
门票:¥0元起 |
 |
77 |
|
|
|
门票:¥0元起 |
 |
74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