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周边游 > 奉节 > 天坑风景区 |
发布人:重庆旅游 时间:2021/3/1 16:44:07 阅读量:41 |
天坑风景区位于重庆市奉节县兴隆镇小寨村,坑口地面标高1331米,深666.2米,坑口直径622米,坑底直径522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漏斗”。被国家建设部入选为首批《中国国家自然遗产、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
一、景点简介
天坑风景区,因其特殊的“天坑”地理面貌而出名,“天坑”在地理学上叫“岩溶漏斗地貌”,坑口地面标高1331米,深666.2米,坑口直径622米,坑底直径522米。坑壁四周陡峭,在东北方向峭壁上有小道通到坑底。坑壁有两级台地:位于300米深处的一级台地,宽2—10米,台地有两间房屋,曾有人隐居;另一级台地位于400米深处,呈斜坡状,坡地上草木丛生,天坑壁上有几个悬泉飞泻坑底。天坑底下边有地下河,小寨天坑是地下河的一个“天窗”。
二、景点意义
天坑风景区被国家建设部入选为首批《中国国家自然遗产、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奉节小寨天坑位于重庆市奉节县兴隆镇小寨村,坑口地面标高1331米,深666.2米,坑口直径622米,坑底直径522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漏斗”。如果到了天坑,那不妨顺便到地缝去浏览一番。天井峡地缝位于小寨村附近的兴隆区境内。地面有一条天然缝隙,当地称天井峡地缝。天井峡地缝与小寨天坑属同一岩溶系统。地缝全长14千米,分上、下两段。上段从兴隆场大象山至迟谷槽,长约8千米,为隐伏于地下的暗缝。由兴隆场大象山天井峡能进入缝底,通行长度为3.5公里。缝深80-200米,底宽3-30米,缝两壁陡峭如刀切,是典型的"一线天"峡谷景观。缝底有落水洞,暴雨后有水流。下段由天坑至迷宫峡,是长约6千米的暗洞,1994年8月,由英国洞穴探险家探通。
三、景区规划
天坑风景区的范围: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指以上、下停车场之间的道路中心线为准,向东西两侧分别扩展100m和50m的区域,北部指沿坑口向外扩展200m的区域。整个小寨天坑景区的规划总面积为99.38 hm2。 天井峡地缝景区的范围:南以奉恩公路为界,西面沿地缝边线向外扩展200m,东面沿地缝边线向外扩展250m,北至罗家坪,总规划面积129.64hm2。
1、景区性质
根据《天坑地缝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1999)对小寨天坑景区、天井峡地缝景区基本定位:依托“天坑”、“地缝”这一世界级的自然奇观、世界级的地质地貌景观――喀斯特岩溶地貌,打造成集休闲观光、科考探险、民俗风情为一体的游览景观区。小寨天坑景区和天井峡地缝景区是我国长江三峡黄金旅游线向纵深腹地发展的重要游览景观区,也是从神农架到张家界南北绿色生态景观走廊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2、规划目标
保护好各种景观资源;
通过退耕还林,扩大森林面积,改善核心景区绿化景观和森林覆盖率与生态环境,
加强两景区外围的环境绿化建设和土地控制;
完善两景区及景点间的交通网络和内部游览系统,并提高景区内的路面质量;
改善小寨天坑景区、天井峡地缝景区内环卫基础设施条件及旅游服务设施条件,
建立基本的游览系统,扩大接待能力;建立游人及景区安全保护系统。
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
最终使小寨天坑景区和天井峡地缝景区实现成为国家级天坑地缝风景名胜区中的游览景观质量最优化的、生态环境保护完好的、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的、服务水准非常高的自然奇观景区。
四、景区环境
天坑风景的坑壁有两级台地,位于300米深处的一级台地,宽2~10米,台地有两间 房屋,曾有人隐居;另一级台地位于400米深处,呈斜坡状,坡地上草木丛生,野花烂漫,坑壁有几个悬泉飞泻坑底。站在坑口往下看,一削千丈的绝壁直插地下,深不见底,令人目眩。坑底下边有地下河,小寨天坑是地下河的一个“天窗”。站在坑底抬头仰视,只见蓝天好像一轮圆月,颇有“坐井观天”之感。
天坑风景区内不仅有众多暗河,还有四通八达的密洞。而这些河岸大量珍奇的动植物,到底有多少?谁也不知道。天坑中的洞穴群更是奇绝险峻,近年来各国探险家曾多次进行探险考察,但目前,仍未完全了解天坑中许多洞穴的情况。他们都认为这儿是世界上第一流的魔幻式洞 穴群!科学家们还在许多洞穴中,发现不少珍稀动植物和古生物化石。名震中外的“巫山猿人”化石,就是在距小寨天坑二三十公里外的巫山龙骨坡发现的。
|
|
门票:¥0元起 |
 |
83 |
|
|
|
门票:¥0元起 |
 |
72 |
|
|
|
门票:¥0元起 |
 |
75 |
|
|
|
门票:¥0元起 |
 |
75 |
|
|
|
门票:¥0元起 |
 |
85 |
|
|
|
门票:¥0元起 |
 |
72 |
|
|
|
门票:¥0元起 |
 |
71 |
|
|
|
门票:¥0元起 |
 |
71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