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溉古镇位于重庆市永川区南部松溉镇,东接江津区朱杨镇,朱杨溪火车站南临长江,与江津区石蟆镇隔江相望,西靠朱沱镇,北邻何埂镇。镇政府所在地距永川城区40公里,位于北纬29°08′,东经105°33′,年均气温18.5°。2006年,全镇面积34.5平方公里。辖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和6个村,94个村民小组、6个居民小组,人口2万余人。
一、古镇历史
清光绪《永川县志·舆地·山川》记载:“松子溉,邑之雄镇也。商旅云集,设有水塘汛,查缉奸盗。又下曰东岳沱,深数十丈,石刻‘澄江如练’四字(郡守陈邦器书)。沱上北岸,有后溪水来注之。东岳沱之前,曰哑巴溉,水最险恶,往来舟子不敢作欸乃声,故此以名。其下流有巨石立江边,形如虾蟆。水涨及虾蟆口,船无敢上下者。过此为大矶硇滩,江流至彼,乃入江津界。”以境内松子山、溉(jì)水取名松子溉,简称松溉。
二、主要景点
罗家祠堂
位于松子山街边,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清“乾隆”年间,四川解元,时任黔南太守、贵西巡道的罗文思,倡议扩建祠堂。他写信给时任甘肃泰州清水知县的罗奇英,得到大力支持。罗奇英为罗氏第十四代传人。在罗奇英的主持下,乾隆四十年开始在松溉松子山扩建祠堂,历时三年,于乾隆四十三年扩建完成。取名“世德堂”,距今已400多年了。
罗家祠堂建成后,时逢当朝皇帝派出的八府巡案溯江而上往泸州,行至松溉,见建祠人是他的老师,遂赠扁题词“罗府祠堂”。匾长2.8尺,宽1.2尺,“罗府祠堂”四字两边是金龙。这块匾至今尚存在。据知在罗家祠堂内,原来横挂着明皇赐的“家法匾”,用以管教族人。
现存的罗家祠堂全貌较好,是保存完好的一座祠堂。正殿八根大柱,柱脚石墩雕刻的花草、鸟兽、石龙、人物仍清晰显现,横梁木质串架完好,正殿两侧是古砖所砌的高风火墙,正殿房顶四角斗翘,每个翘角塑有一条龙,正殿两侧修有厢房各几间,石拱卷门,门坊横石梁上也雕有花草、人物,十分别致。正殿前面是长方形石坝子一块。前面有一座木质戏台,正殿后边的殿堂是供奉罗氏历代祖宗的神主牌位。这也类似明、清四合院的建筑结构修建。
解放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使用法》有关规定,罗府祠堂被征用,作为粮仓。为恢复罗府祠堂原貌,在当代企业家罗树林的倡导下,成立了罗氏会馆领导班子,募集资金。此举得到松溉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在2007年清明节前修复了祠堂正殿。并通知川、黔、渝等地罗姓后人来松溉祭奠扫墓,两天内聚集罗姓家族多达2000人,声势浩大地举行了对前辈崇敬的祭祀典礼,请剧团、秧歌、腰鼓队,为庆典增添了喜庆。
天井起到将自然光和新风引入室内的作用,但其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营造共享空间的聚合氛围和室内小环境景观的优化作用。下雨时节,在这样的内堂里观雨不用淋湿的感觉又是怎样一番风味呢?